2025年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以辞职吗?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怎么办
一、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以辞职吗?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怎么办
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以辞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辞职分不同情况处理。
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转正后,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期满后劳动合同解除,无需用人单位同意。
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等。
若用人单位不同意劳动者辞职,且劳动者已按法律规定履行通知义务,期满后可自行离职。若用人单位以此克扣工资、拒绝办理离职手续等,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仲裁时,需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工资数额、通知离职等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离职通知等。
二、应付学校找熟人签劳动合同不去工作会影响后续找工作吗
应付学校找熟人签劳动合同但不去工作,可能会对后续找工作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 诚信问题:在未来求职中,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的诚信品质。若这种虚假签约行为被发现,会使求职者在雇主眼中留下不诚信的印象,进而影响其职业声誉,增加求职难度。
- 社保记录: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公司通常会为员工缴纳社保。这可能导致后续真正就业时,新单位发现社保缴纳记录与求职者的工作经历不符,引起对求职者简历真实性的怀疑。
- 工作经验与技能:未实际工作,就无法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在后续求职面试中,面对相关岗位的问题,可能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无法很好地应对,降低自身竞争力。
建议不要为应付学校而采取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可以与学校沟通实际情况,通过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真实有效的就业经历和成果。
三、应付学校找熟人签了劳动合同报到证可以登记未就业吗
这种应付学校找熟人签劳动合同后,报到证登记未就业的做法存在一定问题。
从法律和规定角度看,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凭证,其登记信息应如实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已签订劳动合同,从形式上表明毕业生已就业。若在报到证登记为未就业,这属于提供虚假信息。
一方面,学校可能会依据劳动合同进行就业统计,若报到证登记未就业,与学校统计不符,可能引发学校后续管理上的问题,也可能会被学校追究责任。另一方面,这种不实登记违反诚信原则。相关部门若进行核查,发现毕业生实际签订了劳动合同却登记未就业,可能会面临不良后果,如影响个人诚信记录,严重的还可能涉嫌违反就业管理相关规定,面临处罚。
建议毕业生如实登记就业信息,若签订的劳动合同并非真实就业,应与学校沟通说明情况,按正规程序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诚信问题。
以上是关于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以辞职吗?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怎么办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