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经履行的合同怎样被认定无效

2025-09-19 10:42:01 法律知识 0
  已经履行的合同怎样被认定无效?合同是否无效不因是否履行而改变,已履行合同存在特定情形会被认定无效,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行为等五类情形,合同无效后取得财产应返还等,有过错方要承担相应责任。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已经履行的合同怎样被认定无效

   合同是否无效,并不因合同是否已经履行而改变。已履行的合同若存在以下情形,则会被认定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独立实施的合同行为无效。

   (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为逃避债务而虚假签订的买卖合同。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例如,违反招投标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而未招投标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五)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若合同被认定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一般什么是无效合同

   在法律术语中,无效合同是与有效合同相对立的概念。

   尽管此类合同已经成立,但是由于其所包含的具体条款或格式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因此必须被认定为始终无效的合同。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无效合同这一词仅仅是针对有效合同的立体刻画,其关键在于合同已经成立,然而,却因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而被判定为无效。

   换言之,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但由于缺乏生效的必要条件,导致其无法产生法律约束力,并且无法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订立的合同均属于无效合同范畴:首先,一方当事人利用欺诈、威胁等手段签订合同,即合同并非建立在各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之上;其次,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恶意串通,导致损害到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再次,合同的表象看似合法,实则隐藏着非法的目的;此外,合同的内容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最后,行为人在订立合同时并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最后,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其具有违法性,这种违法性主要体现在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其次,无效合同具有不可履行性,也就是说,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之后,不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实际履行,也无需承担因未履行合同而产生的违约责任;最后,无效合同自始无效,也就是无效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产物,国家对此不予认可和保护。

   一旦宣告合同无效,其效力将具有追溯力,从而使得合同自签署前就丧失法律约束力,而且在未来也无法转变为有效合同。

   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确认合同无效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不存在具体的诉讼时效期间。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法律性质看,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主要是请求权,而确认合同无效是对合同效力的一种确认,并非请求权,所以不适用诉讼时效。

   (二)从合同无效的本质来说,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其无效的属性都不会改变。如果对确认合同无效设置诉讼时效,可能会使本应无效的合同在时效经过后变为有效,这与合同无效制度的立法目的相悖。

   (三)从维护法律秩序和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合同无效可能涉及到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损害公共利益等情形。若适用诉讼时效,可能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因时间经过而得到认可,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法律秩序和公共利益。

   因此,当事人可以随时向法院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以上是关于已经履行的合同怎样被认定无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