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取保候审
一、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取保候审
根据法律规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适用取保候审:
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比如犯罪情节较轻,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的嫌疑人、被告人,可考虑取保候审。
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司法机关会综合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悔罪表现、平时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认为其不会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如不会再实施犯罪、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等,可决定取保候审。
第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出于人道主义和保障特殊群体权益考虑,在确保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适用。
第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避免超期羁押,保障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
二、什么条件下取保候审的刑期可以折抵
取保候审本身并不折抵刑期。
根据法律规定,能够折抵刑期的主要是被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羁押措施期间。比如,被判处管制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而取保候审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人在保证遵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未被实际剥夺人身自由,所以其期间不符合刑期折抵的条件。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判决前存在被刑事拘留、逮捕等实际被羁押的情况时,才可能依法进行刑期折抵。
三、什么条件下可以取保候审担保人
成为取保候审担保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与本案无牵连。担保人不能是案件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确保其能公正履行担保职责,不会因自身与案件的关联而干扰司法程序。
第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这要求担保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行为能力,能监督被担保人遵守规定。比如有稳定收入、固定住所等,以保障在被担保人违反规定时,担保人有能力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担保人需是具有完整政治权利、人身行动自由不受限的公民,如此才能正常履行监督等担保责任。
第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稳定的住处便于与司法机关联系及对被担保人进行监管,稳定收入能保证担保人在经济上有能力承担可能的担保责任,防止被担保人逃避法律责任。
只有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才可以被确定为取保候审的担保人。
以上是关于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取保候审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