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何认定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2025-10-11 14:00:45 法律知识 0
  如何认定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单位行贿罪犯罪主体认定需从四方面把握:主体类型有公司等各类单位;体现单位意志,经决策或负责人决定;为单位谋不正当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使用单位资金等,四条件同时满足才认定为犯罪主体。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如何认定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认定,需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是主体类型。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公司不论所有制性质如何,都可成为主体;企业涵盖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指从事社会公益等事业的单位;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团体指各类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二是单位意志体现。单位行贿行为必须体现单位意志,即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行贿行为。比如经单位董事会、股东会等集体研究决定,或者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决定以单位名义行贿。

   三是为单位谋取利益。单位行贿是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非个人私利。如果是单位内部成员为个人利益行贿,不能认定为单位行贿罪。

   四是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行贿行为需以单位名义进行,如使用单位资金、以单位名义签订相关协议等。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认定为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二、谋取正当利益行贿的构成行贿罪吗

   谋取正当利益而行贿,一般不构成行贿罪。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中,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不正当利益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或者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为自己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若行为人只是为谋取正当利益,比如符合政策规定应得的项目审批、应获得的合法权益等,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通常不认定构成行贿罪。

   不过,如果虽谋取的是正当利益,但给予财物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务活动秩序,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规制。判断是否构成行贿罪,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给予财物的情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准确认定。

   三、辽宁省贪贿犯罪立案标准

   辽宁省对于贪贿犯罪的立案标准,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

   一是贪污罪。贪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是受贿罪。受贿数额三万元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同时具有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等情形的,也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具体案件的认定和量刑,还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和相关证据综合判断。

   以上是关于如何认定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