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网络诈骗犯如何诈骗的

2025-10-12 08:01:15 法律知识 0
  网络诈骗犯如何诈骗的?网络诈骗犯诈骗方式多样,有虚构事实类,如编造中奖、伪装客服;利用情感类,在社交平台骗信任后借钱;投资诱惑类,建虚假平台先返小利再骗大钱;技术手段类,发病毒链接窃取信息。民众要时刻警惕。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网络诈骗犯如何诈骗的

   网络诈骗犯的诈骗方式多样。

   一是虚构事实类。常见如编造中奖信息,告知受害者中了巨额奖金或奖品,诱骗其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领奖,实则是骗取钱财。还有伪装成知名电商客服,称受害者订单存在问题,需退款或理赔,引导其点击链接操作,借此获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盗刷资金。

   二是利用情感类。诈骗犯在社交平台伪装身份与受害者建立感情,获取信任后,以家人生病、遭遇突发困难等理由借钱,得手后消失不见。

   三是投资诱惑类。构建虚假投资平台,展示虚假盈利数据,吸引受害者投入资金。初期会返还小额收益获取信任,待受害者加大投入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提现,最终导致钱财损失。

   四是技术手段类。通过发送带有病毒的链接、文件等,一旦受害者点击,诈骗犯就能远程控制其设备,窃取账号密码、个人信息等实施诈骗。总之,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民众需时刻保持警惕。

   二、十几万诈骗判几年从犯

   诈骗十几万,属于数额巨大。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参与程度、所起实际作用大小,例如是起辅助作用还是次要作用,对犯罪的完成贡献程度等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从犯在犯罪中仅负责一些边缘性、辅助性事务,所起作用较小,那么可能在法定刑基础上获得较大幅度的从轻或减轻处罚。若从犯有自首、立功、如实供述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总体而言,十几万诈骗案中的从犯,大概率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甚至有可能适用缓刑或免除处罚,不过最终量刑需由法院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

   三、骗取财产如何认定诈骗

   认定骗取财产构成诈骗,需从以下方面判断:

   首先是主观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即意图通过欺骗手段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这意味着其从行为开始就怀着不合法的目的,而非事后临时起意。

   其次是客观行为。诈骗行为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指编造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以此欺骗被害人;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关键信息,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知作出财产处分决定。

   再者是被害人的处分行为。被害人因行为人的欺骗手段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若被害人并非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不构成诈骗。

   最后是财产损失。被害人因行为人的诈骗行为遭受了实际的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损失的财产应具有一定价值且能够被准确认定。只有同时满足上述要素,才能认定骗取财产的行为构成诈骗。

   以上是关于网络诈骗犯如何诈骗的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