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义及法律依据
包庇罪,是指知道他人犯罪事实,而故意为犯罪分子提供藏身之处、财物或者其他便利条件,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310条规定,犯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故意予以掩饰、隐瞒,使其不受追查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312条规定,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主观故意
包庇罪的主观故意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使其不受追究;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主观故意是使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不受追查,从而帮助犯罪分子隐匿非法所得。
三、行为方式
包庇罪的行为方式包括提供藏身之处、财物或其他便利条件,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方式则是故意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使其不受追查。
四、法律责任
包庇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定刑期相同,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在判决时,可能会根据情节轻重附加罚金。
包庇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在定义、主观故意、行为方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避免触犯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