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认定工亡的情形
一、认定工亡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认定为工亡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死亡的。比如劳动者在操作机器设备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导致意外发生而死亡,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死亡的。像在上班前为开展工作进行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地等过程中意外死亡。
第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死亡的。例如保安人员在执行安保任务时遭受不法侵害死亡。
第四,患职业病死亡的。劳动者长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引发职业病最终导致死亡。
第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比如员工受单位指派外出办公,途中遭遇意外事故死亡或失踪。
第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死亡的。
第七,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第八,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死亡的。
第九,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死亡的。
二、超过60岁能否认定工亡
对于超过60岁能否认定工亡,需区分不同情况。
一般而言,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通常男性60岁)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通常转变为劳务关系。在劳务关系下,原则上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来认定工亡。
但存在特殊情形。如果是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且与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劳动关系,在此期间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死亡,符合工亡认定标准(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等)的,是可以认定为工亡的。
此外,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特殊政策或规定,对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作出特别安排。所以,具体能否认定工亡,要结合当地实际政策,以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形等综合判断。
三、工亡后家属如何收集证据
工亡后家属收集证据至关重要,关乎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其一,收集劳动关系证据。这是基础,可提供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雇佣关系;若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如银行工资流水、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人证言等也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其二,获取工亡事故证据。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能直观反映事故发生时的状况;相关监控录像若能获取,更有助于还原真相。同时,收集在场人员的证人证言,详细记录他们所目睹的事故经过。
其三,整理医疗及死亡证明材料。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明确受伤及救治情况;死亡证明则是确定工亡事实的关键证据,要确保其真实有效。
其四,准备其他相关证据。如用人单位关于工作安排、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文件,可辅助证明单位是否尽到应有的责任;工亡者从事相关工作的成果、文件等,也能侧面印证其工作状态。
家属应尽快、全面地收集这些证据,妥善保管,为后续可能的工亡认定及赔偿程序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是关于认定工亡的情形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