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入职没有签合同,离职的时候可以想要赔偿
一、入职没有签合同,离职的时候可以想要赔偿
入职未签合同,离职时有权主张相应赔偿。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要获取赔偿,首先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例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同事证言等。之后,可与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支付赔偿;也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仲裁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劳动者要积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公司员工侵占8000元离职八个月怎么赔偿
公司员工侵占8000元,即便已离职八个月,公司依然有权利要求其赔偿。
首先,公司应收集充分证据,如涉及该侵占行为的相关文件、交易记录、通信记录、证人证言等,以证明员工确实实施了侵占8000元的行为。
其次,可尝试与该员工沟通协商,向其明确指出侵占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应承担的责任,要求其归还8000元的侵占款项,并以书面或电子等可留痕的方式记录沟通情况。
若协商无果,公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员工返还侵占的8000元款项。在法律程序中,公司需凭借之前收集的证据来支持自身诉求。若公司因此遭受了其他直接经济损失,如因该侵占行为导致的业务停滞、额外费用支出等,也可在合理范围内要求员工一并赔偿。最终的赔偿金额及方式,将依据法律程序的裁决或判决来确定。
三、没签合同不提前一个月离职后果
未签合同却不提前一个月离职,会产生一系列后果:
对劳动者而言:从法律规定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劳动者突然离职,未按法定程序履行告知义务,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如生产中断、业务延误等,需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可能影响后续就业,新用人单位进行背景调查时,此类行为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对用人单位而言:虽然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离职,但因未签合同在先,本身存在违法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离职为由克扣工资等,仍需依法支付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并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总之,双方都应遵守法律规定。劳动者离职尽量提前告知,用人单位也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以上是关于入职没有签合同,离职的时候可以想要赔偿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