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诈骗罪从犯的获利是怎么定的
一、诈骗罪从犯的获利是怎么定的
诈骗罪从犯获利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首先,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实际参与行为确定。从犯通常在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若其负责协助实施诈骗环节,通过该环节直接获取的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应计入获利范畴。
其次,考量分赃情况。根据从犯实际分得的赃款、赃物价值来认定获利。即便从犯未直接经手诈骗所得,只要按共同犯罪约定或实际分配规则获得相应份额,该份额即属于获利。
再者,关注财物价值认定。对于实物类赃物,按照市场价格、鉴定价值等合理方式确定其价值,以此作为从犯获利计算依据。若涉及虚拟财产、财产性利益,如网络虚拟货币、债权等,依据相关行业标准、交易记录等判断价值。
最后,若从犯在犯罪过程中有退赃、赔偿等行为,相应金额应从其获利中扣除。总之,诈骗罪从犯获利认定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证据,准确衡量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及实际获取利益。
二、向异性转账如何认定诈骗
认定向异性转账构成诈骗,需从以下关键要素判断:
一是主观故意。要看转账前,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对方钱财的故意。若一开始就打算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手段让异性转账,以达非法获利目的,具备诈骗主观要件。例如编造自己生病急需钱治疗等虚假理由骗对方转账。
二是行为手段。需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如虚构自己的身份、经济状况、职业等情况,诱导异性基于错误认识而转账。或者隐瞒某些关键事实,让异性在不知情下作出转账决定。
三是因果关系。异性的转账行为必须是基于行为人的欺骗手段而产生错误认识后作出的。即若没有行为人欺骗,异性不会转账。
四是财产损失。异性因转账遭受财产损失,损失达到一定金额标准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中的诈骗。不同地区对诈骗立案的金额标准有所差异。
综合判断以上要素,不能仅因存在向异性转账行为就认定为诈骗,需全面考量各种因素及证据来确定是否构成诈骗犯罪。
三、卖假货诈骗判刑几年
卖假货诈骗可能涉及多个罪名,具体量刑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
若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若构成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犯罪金额、情节、主观故意、认罪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来最终确定具体的量刑。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从犯的获利是怎么定的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