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撞人之后走了又回去算是逃逸吗
一、撞人之后走了又回去算是逃逸吗
撞人后离开现场又返回,是否算逃逸要视具体情况判断。
若撞人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立刻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即便之后返回,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因为逃逸的核心在于逃避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只要有此故意并实施了离开现场的行为,就符合逃逸认定。比如,撞人后害怕担责马上驾车离开,一段时间后因良心不安或害怕被加重处罚而返回,应认定为逃逸。
但如果撞人后因受伤需去医院治疗、报警后因急救等特殊原因暂时离开,之后又返回现场,且有证据证明其无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通常不认定为逃逸。例如,撞人后自己也受伤,先去附近医院处理伤口,委托他人报警并留下联系方式,处理完伤口后及时返回现场,这种情况不应认定为逃逸。
所以,判断是否为逃逸,关键看离开现场时主观上有无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
二、事故私了后对方反悔算逃逸么
事故私了后对方反悔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私了意味着双方已就事故处理达成初步协议,表明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并未立即逃离现场逃避责任。
对方反悔通常是对私了协议的履行或赔偿结果不满意,进而希望通过其他途径,比如报警等方式重新确定责任和赔偿。这与逃逸时主观上逃避法律追究、客观上逃离现场的特征不同。
不过,若对方在私了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协议显失公平,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请求撤销协议。如果私了后双方已履行协议,但对方又无故反悔且无正当理由,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一般难以得到支持。总之,私了后反悔不能认定为逃逸,但当事人可依据具体情况,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事故私了光有转账记录,对方还能追究其肇事逃逸责任吗
事故私了仅有转账记录,对方仍可能追究肇事逃逸责任。转账记录仅能证明有金钱往来,不能直接证明双方就事故处理达成全面一致,也无法排除肇事逃逸的嫌疑。
判断是否构成肇事逃逸,关键在于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和逃离现场的行为。若事故发生后,一方为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即便事后进行了赔偿转账,也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对方追究肇事逃逸责任的可能性较大:一是事故发生后,肇事方未停留处理,直接驾车或弃车离开现场;二是未履行报警、救助伤者等法定义务;三是虽有转账,但不能证明转账是基于双方对事故责任和处理方式的明确协商。
若想避免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在事故私了时,建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赔偿金额及方式等内容。如此,书面协议可作为双方已达成和解的有力证据,降低被追究肇事逃逸责任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撞人之后走了又回去算是逃逸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