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怎么构成肇事逃逸罪的标准

2025-10-26 17:01:27 法律知识 0
  怎么构成肇事逃逸罪的标准?交通肇事逃逸即肇事逃逸罪,构成需主客观条件兼备。主观要有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客观存在逃离现场行为。其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未达标准的逃逸不构成此罪,但会受行政处罚。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怎么构成肇事逃逸罪的标准

   肇事逃逸罪,准确表述应为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满足主客观两方面条件。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即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比如,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害怕承担赔偿责任、刑事处罚等,主观上想摆脱法律的约束,从而选择逃离。

   客观方面,存在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具体表现多样,既包括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也包括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时逃跑;还有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等情况。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一般而言,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逃逸情节的;或者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等情况,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若只是轻微刮蹭等未达到交通肇事罪标准的事故,逃逸行为通常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但仍会面临行政处罚。

   二、什么情形构成肇事逃逸

   以下情形构成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比如撞车后,司机未停车查看,直接开车离开。

   2.当事人自认无责,驾车离开。即便当事人觉得自己在事故中没有责任,但未经交警认定就离开,也算逃逸。

   3.有酒驾、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不候处理,弃车离开又返回。这种行为虽然之后返回,但离开现场的举动已构成逃逸。

   4.送伤者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送伤者就医是应尽义务,但不报案并擅自离开,属于逃逸。

   5.送伤者就医,留下假信息后离开。提供虚假信息会影响事故处理,同样构成逃逸。

   6.接受调查期间逃匿。在交警调查过程中逃跑,逃避法律追究。

   7.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情。即便当事人不承认知道发生事故,只要有证据证明其应当知晓,就可认定为逃逸。

   8.协商未达成一致或赔偿不足,未留真实信息且强行离开。协商不成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强行离开属逃逸行为。

   三、肇事逃逸构成犯罪标准

   肇事逃逸构成犯罪需满足一定标准。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般来说,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同时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会认定构成犯罪:第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第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第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第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第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若肇事逃逸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也构成犯罪。这里的重大事故,通常指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以上是关于怎么构成肇事逃逸罪的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