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从犯诈骗罪怎么判
一、未成年从犯诈骗罪怎么判
对于未成年从犯诈骗罪的量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首先,依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根据法律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考虑其心智尚未成熟,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再者,作为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依法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参与犯罪程度相对主犯较轻,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较小。
具体量刑时,法院会结合犯罪金额、犯罪情节、未成年人的年龄、是否有自首、立功、退赃退赔等表现综合判断。例如,犯罪金额刚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未成年人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又是从犯,可能会从轻判处拘役并适用缓刑,或单处罚金;若犯罪情节严重,但未成年人有法定从轻情节,也会在相应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
二、未成年初犯诈骗怎么处理
对于未成年初犯诈骗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其一,刑事责任方面。若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实施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应承担刑事责任,但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仅实施诈骗行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但会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不满14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其二,民事赔偿责任方面。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行为给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其三,司法机关处理时,会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比如,情节轻微的,可能会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等非刑罚处罚措施,以教育、挽救为主,帮助其认识错误,回归正轨,避免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人犯诈骗罪如何处理
未成年人犯诈骗罪的处理,需根据其年龄及犯罪情节等综合判断:
一是年龄方面。若不满12周岁,因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承担刑事责任,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是已满12周岁不满16周岁,犯诈骗罪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诈骗行为情节严重,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也可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是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同样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司法机关在处理时,会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犯罪的具体情况,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例如,在量刑时可能会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以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还会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其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未成年从犯诈骗罪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