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合同已履行完毕能否确认无效
一、民法典中合同已履行完毕能否确认无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针对已完成履行的合同,若满足以下情况之一,通常将被判定为无效:首先,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人签署的合同归于无效。
以虚伪的内心意愿表示而达成的合同亦属无效范畴。
再次,任何违反了中国法律、国家行政法规中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合同内容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最后,法律还规定了其他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
二、民法典中合同无效情形的梳理
民法典规定了多种合同无效的情形,具体如下: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即双方并非真实意愿下签订的合同,如为逃避债务而虚假签订的买卖合同。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比如违反特许经营规定签订的未经许可的合同。
(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若合同内容违反社会公德、损害公共利益等,则合同无效。
(五)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双方合谋侵害第三人利益签订的合同。
在实践中,判断合同是否无效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具体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认定。
三、民法典中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叫做无效合同。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在咱们《民法典》里面被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是没有效力的合同。
具体有以下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一种,就是当某个个人或者公司缺乏足够的民事行为能力去签署这个合同的时候,这种合同就会被认定为无效;第二种,就是当双方在签合同时,其实心里并不是那么想的,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假意”,这种情况下,合同也是无效的;第三种,就是当这个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是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和良好风俗习惯的时候,它也是无效的;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当两个人或者公司在签合同时,故意串通起来,损害到了其他人或者公司的合法权益时,这种合同也是无效的。
总的来说,只要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这个合同都是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中合同已履行完毕能否确认无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