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诈骗犯罪的人怎么处罚
一、帮助诈骗犯罪的人怎么处罚
帮助实施诈骗犯罪的人,其处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是若构成诈骗罪的共犯。若行为人在诈骗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会按诈骗罪的主犯进行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则作为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是若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帮助诈骗犯怎么免责
要在帮助诈骗犯的情况下免责,需满足特定条件,具体如下:
一是不知情。若在提供帮助时,确实不知对方从事诈骗活动,缺乏主观故意,可不承担诈骗相关刑事责任。例如,仅以为是正常商业合作而提供了一些协助,事后才知晓是诈骗行为。
二是及时止损与补救。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可能帮助了诈骗犯,立即停止相关协助行为,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诈骗行为造成的损害。比如,协助追回被骗款项、向公安机关提供关键线索等。
三是配合调查。在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时,应如实交代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积极配合调查工作,不能隐瞒事实或作伪证。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免责最终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认定。若已构成诈骗犯罪的共犯,一般难以完全免责,但积极的表现可在量刑时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三、帮助诈骗犯数诈骗款有罪吗
帮助诈骗犯数诈骗款的行为是否有罪,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是若明知是诈骗所得款项而参与数款行为,且该行为是诈骗犯罪后续的掩饰、隐瞒行为的一部分,比如通过数款来协助诈骗犯进一步隐匿、转移诈骗款等,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是若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单纯地帮忙数了诈骗款,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一般不构成犯罪。因为犯罪构成需要主客观相统一,缺乏主观故意这一关键要素,通常难以认定有罪。
总之,是否有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和其行为在整个诈骗及后续行为中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帮助诈骗犯罪的人怎么处罚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