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要什么时候开庭
一、取保候审要什么时候开庭
取保候审与开庭时间并无直接关联,无法根据取保候审来确定开庭时间。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
开庭时间主要取决于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进度。一般而言,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受理案件后,会根据自身的案件排期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开庭时间。
简单来说,从取保候审到开庭的时间跨度是不确定的,短则几个月,长则可能达到一年甚至更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保持电话畅通,遵循相关规定,确保随传随到。若想了解具体的开庭时间,可通过向承办案件的司法机关咨询来获取准确信息。
二、取保候审再进去会判刑吗
取保候审后再次被羁押,是否会判刑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判断。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但重新羁押不意味着必然会被判刑。
法院判决是否有罪、是否判刑,主要依据犯罪事实、证据以及法律规定。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且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法院通常会作出有罪判决并量刑。例如,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又实施新的犯罪,或违反规定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等,其犯罪证据更加充分,判刑可能性极大。
然而,若证据不足,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根据疑罪从无原则,法院会作出无罪判决。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就不会被判刑。
所以,取保候审后再次被羁押与是否判刑没有必然联系,需结合具体案件证据和事实判断。
三、哪些情况下不能取保候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几种情况通常不能取保候审:
1. 严重暴力犯罪:实施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一般不予取保候审。这类犯罪性质恶劣,对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累犯、犯罪集团主犯:曾因犯罪被判刑,刑罚执行完毕后在规定期限内又犯罪的累犯,以及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主犯,说明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大,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
3. 自伤、自残逃避侦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自伤、自残等方式故意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表明其不具有配合司法机关的态度,也不能取保候审。
4.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存在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妨碍诉讼活动正常进行情形的,同样不能适用取保候审。
5. 流窜作案且身份不明:犯罪嫌疑人流窜作案,身份信息不明,难以保证其遵守取保候审规定,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一般不允许取保候审。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要什么时候开庭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