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岗位劳动法怎么规定的
一、换岗位劳动法怎么规定的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需遵循一定规定。
其一,变更岗位应遵循协商一致原则。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变更劳动合同约定内容,变更需采用书面形式。所以,单位若要给员工换岗,应与员工协商并达成一致,且签订书面变更协议。
其二,单位不能随意换岗。若未经员工同意擅自换岗,属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员工有权拒绝,并要求按原合同履行。若单位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可能构成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
其三,存在法定情形时单位可单方调岗。比如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单位可另行安排工作;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单位可调整其岗位。不过,单位要对“不能胜任工作”承担举证责任。
其四,调岗应合理。单位调岗时,新岗位应与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等相匹配,且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等不能有明显降低。若调岗不合理,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无效劳动合同有什么赔偿
无效劳动合同的赔偿情况如下:
-劳动者已付出劳动:即便劳动合同无效,只要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因用人单位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劳动者因合同无效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如工资收入损失、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等;还可能涵盖间接经济损失,如为求职支付的合理费用等。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致合同无效,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总之,无效劳动合同的赔偿依据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过错及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等因素确定。
三、有劳动纠纷可以先报警么
劳动纠纷一般不建议先报警。报警主要适用于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行为,而劳动纠纷通常属于民事争议,不在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内。
发生劳动纠纷,建议采取以下步骤解决:
第一,双方协商。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尝试就争议问题达成一致。
第二,申请调解。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第三,申请仲裁。若协商、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前置程序。
第四,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过,若在劳动纠纷过程中出现威胁人身安全、严重扰乱用人单位秩序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可报警处理。
以上是关于换岗位劳动法怎么规定的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