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可以离开户籍吗
一、取保候审可以离开户籍吗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离开户籍所在地,但需遵循相关规定。被取保候审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若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户籍所在地(即所居住的市、县),必须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执行机关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判断离开是否会对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造成不利影响,是否存在社会危险性等。若执行机关批准,被取保候审人方可离开;若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并且根据情节,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例如,犯罪嫌疑人因工作需要出差到外地,就需要提前向执行机关说明情况,待批准后才能前往。所以,取保候审期间并非绝对不能离开户籍所在地,只是要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
二、取保候审就不在追究了吗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遵守相关规定,随传随到。
是否继续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司法机关的最终决定。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会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如果经调查,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但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同样,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若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所以,取保候审只是一种临时措施,并非案件的终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取保候审怎么才能抓进去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出现以下情形,可能会被重新收押:
1. 违反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未在规定时间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时未能及时到案;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
2. 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当司法机关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此类行为倾向时,可将其抓进去。
3. 实施新的犯罪:在取保候审期间又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必然会被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4. 发现漏罪:司法机关发现被取保候审人还有其他未被处理的犯罪行为,也可能重新对其进行羁押。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执行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经法定程序,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新收押,以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可以离开户籍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