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就能取保候审吗

2025-07-10 18:01:01 法律知识 0
  立案后就能取保候审吗?立案后不一定能取保候审,它是刑事强制措施,需符合法定条件。像可能判管制等刑罚、患严重疾病等情况可适用。立案是案件初步阶段,司法机关会综合考量多因素判断是否符合条件,二者无必然因果关系。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立案后就能取保候审吗

   立案后并非就能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需符合法定条件才可适用。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可以取保候审。

   立案仅代表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受理和侦查,此时案件处于初步阶段,证据情况、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查明。司法机关会综合考量案件性质、情节、嫌疑人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即便立案也无法取保候审。所以,立案与取保候审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解除取保候审的人多吗

   解除取保候审的人数情况难以确切统计多与不多。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多种情形会导致解除取保候审。

   一方面,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规定,且司法机关查明其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如证据不足无法认定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等,就会解除取保候审。另外,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也会依法解除。随着司法程序的推进,会有相当数量符合这些条件的人被解除取保候审。

   另一方面,由于案件数量庞大且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案件情况差异明显,所以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解除取保候审的人是否多。有的地区案件简单、证据清晰,可能解除取保候审的比例相对高;而在一些复杂案件较多的地区,比例可能相对低。总之,因缺乏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难以简单判定解除取保候审的人多不多。

   三、职工取保候审如何处理

   职工被取保候审的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劳动合同方面。用人单位可暂停履行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在此期间,用人单位无需为职工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也不计算职工的工作年限。若职工最终被证明无罪,可恢复履行劳动合同,暂停履行期间的损失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岗位安排。鉴于职工处于取保候审阶段,其人身自由受一定限制,可能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暂时调整其工作岗位或安排其从事与工作场所关联不大的工作。

   第三,纪律处分。虽取保候审不代表有罪,但该情况涉及法律问题,用人单位可依据内部规章制度,对职工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等。

   第四,持续关注案件进展。用人单位应持续关注该职工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若职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

   以上是关于立案后就能取保候审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