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大多都判实刑吗
一、取保候审大多都判实刑吗
取保候审后不一定大多会判实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
判实刑与否主要取决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即使被取保候审,也可能被判处缓刑等非实刑。
然而,若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严重,证据确凿且可能判处较重刑罚,即便被取保候审,最终也可能会被判处实刑。所以,不能简单认为取保候审大多会判实刑,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判断。
二、要怎么才能解除取保候审
解除取保候审有以下几种情形和相应程序:
1. 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侦查机关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此时,办案机关需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或《不起诉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同时下达《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
2.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当期限届满时,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3. 变更强制措施:若被取保候审人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变更强制措施,如逮捕。这种情况下,取保候审也会随之解除。决定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重新作出强制措施的决定。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解除后,可凭《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三、自己不取保候审会怎么样
不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继续处于被羁押状态。在刑事诉讼中,被羁押意味着要在看守所等场所度过诉讼流程。
继续羁押可能带来多方面影响。从个人角度,长时间失去人身自由,会对日常生活、工作、家庭关系等造成严重干扰。例如无法正常照顾家人,可能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增大。
从案件角度,持续羁押可能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其在后续诉讼中的表现,如在接受讯问、庭审陈述时的状态。
而且,若最终被判处的刑期较短,前期羁押时间可能折抵刑期,可能出现判决后很快刑满释放的情况,这会造成司法资源的一定浪费。
不过,是否取保候审要根据具体案情判断。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严重犯罪,具有较大社会危险性,即使申请取保候审,也可能不被批准。所以需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申请取保候审。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大多都判实刑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