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通知的规定有哪些
一、取保候审通知的规定有哪些
取保候审通知有以下相关规定:
1. 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执行取保候审的派出所应当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期报告有关情况并制作笔录。
2. 通知家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应及时通知其家属。家属享有知情权,能了解嫌疑人、被告人的状态。
3. 通知保证人:采取保证人保证方式的,要及时通知保证人履行义务。保证人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规定,发现其可能或已违反规定的,应及时报告执行机关。
4. 变更或解除通知: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及时解除或变更。执行机关应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以及有关单位。
二、异地怎样解除取保候审申请
异地解除取保候审申请,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准备申请材料。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应准备书面解除取保候审申请书,阐明申请解除的理由,如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案件已办结等,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确定申请途径。可以通过邮寄方式将申请材料寄送至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前往该司法机关提交申请,同时提供授权委托书。
第三,等待审核。司法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理由及相关情况进行审查。若符合解除条件,会及时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
第四,办理解除手续。司法机关决定解除取保候审后,会出具《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会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决定,退还保证金(若有缴纳),同时办理解除手续,至此取保候审正式解除。
三、取保候审都会满一年吗现在
取保候审并非都会满一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实际情况中,取保候审的期限会因多种情形而不同。一方面,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证据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措施。比如,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就会提前结束取保候审。
另一方面,若在十二个月内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完成,取保候审也会相应结束。比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司法程序推进迅速,可能几个月就完成所有流程,取保候审也就提前终止。
所以,取保候审的期限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司法机关的工作进展来确定,并非一定会达到十二个月的上限。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通知的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