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取保候审能撤案吗
一、合同诈骗取保候审能撤案吗
合同诈骗取保候审后是否能撤案,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非终结程序。若出现以下情形,可能撤案:一是侦查后发现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比如嫌疑人虽签订合同过程有瑕疵,但未达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未给对方造成实质经济损失,或损失是因正常商业风险而非诈骗行为导致,这种情况可能撤案。二是证据不足。若侦查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无法收集到足够证据证明嫌疑人实施合同诈骗犯罪行为,按照疑罪从无原则,会撤案。
然而,若有充分证据证明嫌疑人实施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便取保候审,案件也会继续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
所以,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不意味着必然撤案,需结合案件证据和事实来确定。
二、帮助取保候审逃走了怎么办
帮助被取保候审人逃走,可能面临严重法律后果。
对于帮助者,其行为可能构成窝藏、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走,已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司法机关会采取相应措施,如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需要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建议帮助者及时劝说被取保候审人主动归案,争取从轻处理。同时,帮助者应主动向司法机关说明情况,配合调查,以减轻自身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总之,任何试图阻碍司法程序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三、取保候审一般是如何判决的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与最终的判决结果没有必然联系。法院的判决主要依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
如果犯罪嫌疑人罪行较轻、证据存在疑点、有悔罪表现或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那么在取保候审后,可能会被判处缓刑、单处罚金、管制或拘役等相对较轻的刑罚。
若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严重,比如涉及暴力犯罪、数额巨大的经济犯罪等,即便取保候审,也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此外,在取保候审期间,若犯罪嫌疑人遵守规定、配合调查,且案件证据没有重大变化,这通常对量刑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并且在量刑时可能会从重处罚。
总之,取保候审后的判决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不能仅依据是否取保候审来判断。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取保候审能撤案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