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怎么扣款合法
一、劳动法怎么扣款合法
依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合法扣款需遵循以下规则:
1.代扣工资:用人单位可代扣劳动者工资,涵盖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用,法院判决裁定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
2.赔偿经济损失:若劳动者因自身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单位可从工资中扣除赔偿款。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规章制度: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且内容合法、已公示或告知劳动者的规章制度,可作为扣款依据。如员工无故旷工、严重违反工作纪律,单位可依规定扣款。
用人单位扣款时需明确告知劳动者扣款原因和依据,提供扣款清单。劳动者若对扣款有异议,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二、不符合劳动法怎么办
当遇到不符合劳动法的情况,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1.收集证据:劳动者应收集与劳动纠纷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以及用人单位违法事实。
2.与单位协商:可尝试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明确指出其行为违反劳动法的地方,要求其改正并给予合理补偿。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处罚。
4.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若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劳动者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怎么解除劳动法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情况。
协商解除,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方式较为平和,双方就解除合同的相关事宜达成共识,如经济补偿、工作交接等,然后签订解除协议。
劳动者单方解除又分两种。一是预告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也能解除。二是即时解除,当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即时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也分不同情形。过失性辞退,如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非过失性辞退,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并支付经济补偿。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怎么扣款合法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