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完要干嘛
一、取保候审完要干嘛
取保候审结束后,主要有以下事项:
1.办理解除手续:执行机关会根据案件情况,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携带相关材料到执行机关办理解除取保候审的手续,领取退还的保证金(如果是以保证金方式取保)。
2.等待后续处理:案件并未因取保候审结束而终结。司法机关会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若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及时撤销案件;若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会依法移送起诉,进入审判程序。
3.配合司法工作:被取保候审人仍有义务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包括随传随到,如实提供案件相关信息等。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重新羁押。
4.关注案件进展:当事人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案件进展,了解司法机关的决定和安排。必要时,可以咨询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未取保候审会怎样
未取保候审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继续被羁押在看守所等场所。这会使他们失去人身自由,无法像自由人一样生活、工作和照顾家庭。
从司法程序角度看,未取保候审可能影响案件的后续处理。在羁押状态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取案件相关信息及与律师沟通协调的便利性降低,可能对其辩护权的充分行使造成一定阻碍。同时,由于被羁押,他们难以自行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可能使辩护工作开展面临更多困难。
另外,长时间的羁押也可能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如果最终被判处的刑期较短,前期羁押的时间可能折抵刑期,这可能导致实际服刑时间与判决刑期相近,甚至出现被羁押时间超过最终判处刑期的情况。不过,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社会危险性,如可能实施新的犯罪、干扰证人作证等,不适用取保候审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安全。
三、什么案子取保候审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案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申请取保候审:
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案件。这类案件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对社会危险性较小,通常可以取保候审。
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案件。司法机关会综合考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悔罪表现等因素,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如不会再实施犯罪、干扰证人作证等,可考虑取保候审。
第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案件。出于人道主义和保障特殊人群权益的考虑,这类情况符合条件也能取保候审。
第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当司法程序未完成,但羁押时间已到期限,可通过取保候审来保障诉讼程序继续进行。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完要干嘛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