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关于赠与与给的区别

2025-07-13 17:01:51 法律知识 0
  法律上关于赠与与给的区别?法律层面,赠与与给有明显区别。赠与是赠与人将财产无偿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的法律行为,有一定形式程序,特定情况赠与人可撤销。“给”较宽泛口语化,不一定是赠与,没证据时难认定。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法律上关于赠与与给的区别

   法律层面,赠与与给存在明显区别。

   赠与是一种法律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意义。它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赠与通常需要一定的形式和程序,且在一些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比如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可以订立书面赠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赠与在财产权利转移前,除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外,赠与人可撤销赠与。

   而“给”的概念较为宽泛和口语化,不一定具备法律行为的特征。“给”可能只是简单的交付行为,不一定有明确的赠与意思表示,也可能基于其他关系,比如基于保管、借用等。在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是赠与的情况下,单纯的“给”可能难以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赠与。

   例如,甲将自己的旧手机交给乙使用,没有明确表示是赠与,那么这只是简单的“给”,甲随时可要求乙归还。若甲明确表示将手机赠与乙,乙也接受,这就构成法律上的赠与。

   二、法律中赠与与受馈赠的区别

   赠与和受馈赠在法律上有一定区别:

   -**行为主体角度**: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重点在于赠与人的主动行为;受馈赠强调受赠人接受财物的事实,侧重点在受赠人。例如,甲主动把自己的一幅画送给乙,这是甲的赠与行为;而乙得到这幅画,就是乙受馈赠。

   -**法律性质**:赠与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需要赠与人有赠与的意思表示,受赠人有接受的意思表示,双方意思达成一致,赠与合同才能成立。而受馈赠从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描述一种事实状态,可能没有像赠与那样严格的双方意思表示的交互过程。

   -**法律适用**:赠与行为主要受《民法典》合同编中赠与合同相关规定的调整。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而受馈赠作为一种事实概念,在具体处理时,仍要依据其背后实际的法律关系,通常也是参照赠与合同等相关规定来处理。

   三、法律对赠与物有规定吗

   法律对赠与物有相关规定。

   首先,赠与物须是赠与人合法所有且具有处分权的财产。若赠与人对赠与物无处分权,可能导致赠与行为效力存在瑕疵,受赠人可能无法取得赠与物的合法权益。

   其次,赠与物应是法律允许流通的物品。法律禁止流通或限制流通的物品,如毒品、枪支弹药等,不能作为赠与物进行赠与,否则赠与行为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再者,赠与物在赠与前后可能涉及不同的责任。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一般可撤销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若赠与物存在瑕疵,赠与人原则上不承担责任,但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总之,法律从多个方面对赠与物作出规定,以保障赠与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法律上关于赠与与给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