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脱逃的认定条件

2025-07-13 18:00:05 法律知识 0
  取保候审脱逃的认定条件?取保候审脱逃指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期间逃避监管的行为。认定条件为:主体是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有逃避侦查等主观故意;造成一定后果,对刑事诉讼程序产生实质性影响。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取保候审脱逃的认定条件

   取保候审脱逃指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期间逃避监管的行为,认定条件如下:

   第一,主体为被取保候审人。即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由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而获得取保候审的人员。

   第二,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若被取保候审人未经允许擅自离开指定区域,或传讯时未及时到案,可认定为可能脱逃。

   第三,有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主观故意。若被取保候审人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未能遵守规定,且主观上无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则不能认定为脱逃。只有主观上故意逃避司法机关监管,才符合脱逃认定。

   第四,造成一定后果。脱逃行为需对刑事诉讼程序产生实质性影响,如导致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二、办理取保候审需要通知吗

   办理取保候审是否需要通知,分不同情况来看。

   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申请取保候审,司法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会通知申请人。司法机关会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书,同时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决定机关会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为其提供保证金的单位或者个人,向执行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移送取保候审执行通知书。

   在执行阶段,公安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时,会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如果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总之,在整个取保候审办理及执行过程中,相关环节会有通知程序。

   三、取保候审一年还用拘留吗

   取保候审一年后是否会被拘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一年。期限届满时,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的进展及结果,作出不同处理。

   若在这一年中,司法机关掌握了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且认为其具有社会危险性,可能会变更强制措施为拘留,之后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

   要是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未收集到充分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这种情况下不会再对其进行拘留。

   还有可能案件事实已查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司法机关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犯罪嫌疑人自然也不会被拘留。

   所以,取保候审一年后是否会被拘留,取决于案件的证据收集情况、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多方面因素。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脱逃的认定条件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