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赔偿能办取保候审吗
一、不赔偿能办取保候审吗
不赔偿也有可能办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需符合法定条件。依据相关法律,可取保候审的情形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采取取保候审。
在司法实践中,若犯罪嫌疑人不赔偿被害人损失,可能会被认为缺乏悔罪表现,增加社会危险性,司法机关批准取保候审的可能性降低。但要是犯罪嫌疑人本身符合上述法定取保候审条件,即便未赔偿,也可向司法机关申请。司法机关会综合案件性质、情节、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
所以,不赔偿并非办理取保候审的绝对阻碍,但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对办理取保候审更为有利。
二、也没有取保候审怎么办
若未成功办理取保候审,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向办案机关了解未获批准的具体原因。不同案件未通过的原因可能不同,如不符合法定条件、存在社会危险性等。明确原因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
若因证据方面问题未获通过,可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收集有利证据,如证明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不会干扰证人作证等方面的证据,再次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
若认为不批准取保候审的决定不合理,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申诉、复议。可以提交书面的申诉材料,阐述理由和依据,要求重新审查取保候审申请。
此外,还可积极与办案机关沟通,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愿意遵守相关规定,配合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争取获得办案机关的理解和支持,为后续再次申请取保候审创造有利条件。
三、取保候审怎么会被发现
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易被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执行机关监管。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监管被取保候审人。比如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定期报告活动情况,前往外地需事先报告。若被取保候审人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执行机关通过通讯定位、社区走访等手段就可能发现。
第二,相关人员举报。若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其周围群众、受害人等可能会向司法机关举报。例如,被取保候审人在公共场合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打架斗殴,现场目击者可能会报警,司法机关就会知晓其违规情况。
第三,信息共享机制。司法机关之间存在信息共享。被取保候审人若在其他地区因违法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当地公安机关会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到其取保候审状态,并通知原执行机关。
第四,技术监控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司法机关可能会采用电子监控等技术手段监督被取保候审人。如要求被取保候审人佩戴电子手环,其活动轨迹会被实时监控,一旦违反规定离开指定区域,就会立即被发现。
以上是关于不赔偿能办取保候审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