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不能犯哪些事情
一、取保候审不能犯哪些事情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1.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若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必须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离开。
2.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以确保执行机关能及时掌握其动态。
3. 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被取保候审人应保证随传随到,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4.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能通过威胁、引诱、贿买等方式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
5.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能对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进行破坏、制造虚假证据或者与同案人商量统一口径。
若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根据不同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二、取保候审被遣返怎么处理
取保候审期间被遣返通常涉及跨境法律问题与刑事诉讼程序衔接。以下是处理办法:
1. 了解遣返原因:及时与执行机关、相关司法部门沟通,明确被遣返是基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他国司法请求,还是其他因素。
2. 遵守遣返程序:配合遣返国和本国执法部门工作,按合法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3. 通报国内司法机关:遣返前或到达国内后,第一时间向原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和执行机关报告情况,说明在境外期间活动及遣返原因。
4. 配合调查处理:回国后司法机关会根据遣返原因和具体情况开展调查。若因违反取保候审规定被遣返,可能面临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等后果;若因他国司法协助等原因,要积极配合国内司法机关与外国司法机关协作。
5. 寻求法律帮助:聘请专业律师介入,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服务。律师可协助应对司法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三、取保候审以后有哪些限制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守以下限制:
1.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若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必须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开。
2.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确保执行机关能及时掌握其行踪和相关信息。
3. 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司法机关根据办案需要传讯被取保候审人时,其必须按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等。
4.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能通过威胁、引诱等方式让证人改变证言或作伪证。
5.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人应保持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实施妨碍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行为。
此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还可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人遵守以下一项或多项规定: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不能犯哪些事情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