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仲裁怎么办
一、劳动法仲裁怎么办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具体步骤如下:
1.确认仲裁范围:判断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如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福利、工伤待遇等。
2.收集证据:准备能证明劳动关系和纠纷事实的证据,例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证人证言等。
3.书写仲裁申请书: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仲裁请求要明确具体,如要求支付工资的具体金额等。
4.提交申请: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5.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会通知双方当事人;若不受理,也会说明理由。
6.开庭审理:按照仲裁委员会安排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庭审。庭审中,双方可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
7.裁决:仲裁庭在审理后会作出裁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新劳动法怎么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变更需遵循严格的立法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提案:享有立法提案权的主体向立法机关提出关于修改劳动法的议案。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等可提出法律案。
2.审议:立法机关对提案进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对相关法律案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会对议案进行深入讨论、分析。
3.修改完善:根据审议意见,对劳动法修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4.表决通过:法律草案修改完善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进行表决。需全体代表或委员过半数通过。
5.公布施行:法律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公布后,按照法律规定的生效日期开始施行。
劳动法变更需广泛调研、充分论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劳动市场秩序。
三、劳动合同算无效吗
判断劳动合同是否无效,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第一,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比如用人单位隐瞒关键劳动条件,或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入职。
第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像合同中规定“工伤概不负责”,这种排除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权利的条款无效。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例如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出法定标准且无合理加班费安排。
劳动合同无效需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若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报酬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所以,要判断一份劳动合同是否无效,需结合具体情况,看是否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仲裁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