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赠与和赠予的区别

2025-07-15 00:40:14 法律知识 0
  法律上赠与和赠予的区别?法律层面,“赠与”和“赠予”含义相近但有别。“赠与”是专业术语,用于正式文件,是双方法律行为;“赠予”用于日常,强调单方给予。纠纷处理都参照“赠与”的法律规定。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法律上赠与和赠予的区别

   在法律层面,“赠与”和“赠予”本质上含义相近,但存在一定区别:

   -**使用规范度**:“赠与”是法律专业术语,在正式法律文件、合同及司法实践中普遍使用,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赠予”在日常生活和非专业语境中较为常见,并非严格法律术语,规范性稍弱。

   -**行为性质**:“赠与”是双方法律行为,需赠与人有赠与的意思表示,受赠人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赠与合同才成立。比如,甲表示将自己的汽车赠与乙,乙明确表示接受,此时赠与合同成立。“赠予”更强调赠与人单方给予的行为,有时可不考虑受赠人是否有接受的明确意思,不过在法律效果上,若受赠人不接受,赠予也无法实际完成。

   -**法律适用**:涉及赠与纠纷时,法院等司法机关审理依据的是“赠与”相关法律规定,如《民法典》中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而“赠予”在法律条文里没有专门规定,处理相关问题同样参照“赠与”的法律规则。

   二、帮助和赠与意思一样吗

   帮助和赠与意思不一样,二者在法律上有明显区别。

   从行为性质看,帮助涵盖范围广,包含物质与非物质层面,比如提供技术指导、劳务支持、精神鼓励等,不一定涉及财产转移。而赠与特指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本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在法律构成要件方面,帮助行为通常没有严格的法律形式要求,多基于道德、情谊或互助目的。赠与则需满足一定条件,除赠与人有赠与的意思表示、受赠人表示接受外,对于一些特殊财产,如不动产,还需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才能完成所有权转移。

   在法律后果上,帮助行为若未违反法律规定或约定,一般不产生特定法律责任。而赠与一旦成立,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一般可撤销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

   三、法律上赠与和资助的区别

   法律上赠与和资助存在诸多区别:

   1.**定义与核心目的**: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强调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目的多基于情感、道义等。资助通常是一方为另一方的特定需求或项目提供资金、物资等支持,核心目的是帮助受资助方达成某种目标,如学业、科研等。

   2.**法律关系**:赠与建立在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上,一般只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资助可能涉及更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可能存在附带条件,比如资助学业可能要求受资助人达到一定学业成绩。

   3.**财产所有权转移**:赠与一旦完成,财产所有权即归受赠人,赠与人通常不再对财产有控制权。资助的财产所有权转移情况较为多样,有的资助财产所有权直接转移给受资助人,有的可能仅在特定范围内使用,所有权仍归资助方。

   4.**撤销条件**:赠与在法定情形下可撤销,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等。资助的撤销往往与约定的资助条件相关,若受资助人未达到约定条件,资助方可能有权撤销资助。

   以上是关于法律上赠与和赠予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