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被开除会怎么样
一、取保候审被开除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被定罪。员工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单位开除,需分情况来看。
若单位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员工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期间可解除劳动合同,且该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已向员工公示,那么单位开除行为可能合法。在此情况下,员工无法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但已付出劳动的工资应正常发放。
若单位无相关规定,或规章制度未履行民主程序、未公示,单位开除属于违法解除。此时,员工可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若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或劳动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单位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员工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
总之,员工遇此情况,应先了解单位开除依据是否合法,可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取保候审后开庭后实刑吗
取保候审后开庭是否判处实刑,需依据具体案情判断。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与最终是否判实刑并无直接关联。判实刑意味着要在监狱或看守所服刑,其与否取决于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
若案件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犯罪嫌疑人确实构成犯罪,且依据法律应判处监禁刑罚,即便之前被取保候审,法院也会判实刑。比如严重暴力犯罪、多次犯罪等,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大,法院通常会判实刑。
反之,若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可能被判处缓刑、管制或单处罚金等非实刑刑罚。此外,存在自首、立功、从犯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或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也可能不判实刑。
总之,取保候审后开庭不一定会判实刑,要结合全案情况和法律规定确定。
三、取保候审须具备哪些条件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需符合相应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这类刑罚相对较轻,对其适用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也能取保候审。判断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要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这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也可适用该措施。
此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时需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申请理由和拟采取的保证方式。办案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被开除会怎么样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