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和律师有什么区别
一、法律工作者和律师有什么区别
律师与法律工作者在执业资格、执业证书、执业范围、教育背景、执业机构及职业区划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如下:
1. 执业资格和证书:律师需经严格司法考试获取律师资格及执业证书,而法律工作者则对法律知识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如具备高中学历,并通过司法部组织的考试即可。
2. 执业范围:律师有权代理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而法律工作者执业范围较为狭窄,通常不涉及刑事案件辩护,且执业区域受限,仅限于本地。
3. 教育背景:律师通常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法律工作者教育背景要求相对较低。
4. 执业机构和场所:律师在律师事务所执业,而法律工作者则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
5. 职业区划:律师可在全国范围内执业,而法律工作者则受到地域限制。
这些差异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系对不同法律职业角色的明确规定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五)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二、法律工作者必须有律师证吗
当法律顾问可不用是律师,但要干好这份活儿,得有几样重要素质:首先,法律基础要牢靠;然后,得懂点法,能解答各种法律问题,还给公司出专业的合规建议。
当然了,想当上正规公司聘用的法律顾问,还得有国家颁发的执业证,而且要被公司看中才能上岗。
三、法律服务中心与律师事务所的区别
第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两家组织的起源和发展环境截然不同。
事实上,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律师事务所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
而关于法律服务所有这么一说呢,实际上就是指法治服务中心或诉讼援助中心这样的机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对于基层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法律服务体系。
接下来需要指出的是,两者的成立依据有本质上的差距。
自重建以来,律师事务所坚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范化运作。
与此同时,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则主要源于司法行政机关所颁布的相关行政规章或审批决定。
这两者在法律基础层面上的差异显而易见,同时它们所依托的法律和规章的效力等级也必然存在着显著不同。
再来看看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吧。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业务画圈划定得十分明确,但是相较之下,法律服务所的法律从业人员的职责范围,根据司法部规定的准则,仅仅只是局限于为广大群众以及基层单位提供法律支持、解答法律问题以及代办各类非诉法律事项。
这两者在业务范畴方面的首要差别在于,律师可以选择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提供辩护服务,有权自由进出监狱探望犯人;法律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却无相应权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诸如金融证券、涉外房地产等涉及高度专业化法律知识的高端领域,仅允许具备执业资格的律师进行处理。
以上是关于法律工作者和律师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