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员工怎么辞职
一、劳动法员工怎么辞职
员工辞职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协商一致解除。员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后可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方式较为灵活,双方可就离职时间、工作交接、工资结算等事项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
二是提前通知解除。又分为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预告解除方面,员工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若在试用期内,则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这期间员工应继续履行工作职责,做好工作交接。即时解除适用于用人单位存在过错的情形,如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此时,员工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员工辞职时,应保留书面通知的证据,按要求完成工作交接,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若遇到用人单位阻挠或侵犯自身权益的情况,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权益。
二、劳动法辞职怎么申请
劳动者依据劳动法申请辞职,有以下两种常见情形:
-试用期内辞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想要辞职,需提前三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样做可确保用人单位有时间安排工作交接等事宜。
-转正后辞职:转正后若要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应明确表达辞职意愿、预计离职时间等关键信息,并保留送达证据,如通过快递,在详情单上注明“辞职信”。
此外,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情形,劳动者可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
辞职申请提出后,按用人单位要求进行工作交接,完成交接手续,用人单位应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三、劳动法辞职后怎么办
辞职后,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处理相关事宜:
1.工作交接:按公司规定与同事或上级进行工作交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整理手头资料、文件、项目进度等,列出交接清单,双方签字确认。
2.工资结算:依据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确认工资结算方式和时间。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工资。若存在加班工资、绩效奖金等,要与单位明确计算方式。
3.离职证明:要求用人单位出具离职证明,证明包含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离职证明用于新单位入职、办理失业登记等。
4.社保和公积金处理:了解社保和公积金的转移或封存手续。若找到新工作,可办理转移接续;若暂时不工作,可办理封存。
5.档案转移:根据自身情况,将个人档案转移到合适的存放地,如人才市场等。
6.劳动权益维护:若在辞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如被拖欠工资、未支付经济补偿等,可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员工怎么辞职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