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罪名单位犯罪怎么判
一、刑法罪名单位犯罪怎么判
单位犯罪的判罚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双罚制,这是单位犯罪判罚的主要方式。在双罚制中,既对单位判处罚金,又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例如,在单位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时,法院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依据犯罪情节,对单位中负责生产、销售决策和具体实施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刑法规定的相应罪名量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
二是单罚制,即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单位。比如某些单位过失犯罪,像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当单位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定罪处罚。
单位犯罪判罚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二、单位频繁变更合同无效吗
单位频繁变更合同并不必然无效。合同变更有效需满足一定条件。
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变更劳动合同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且采用书面形式。只要双方就变更事项达成一致并以书面确定,即便单位变更合同较为频繁,该变更仍可能有效。例如,双方协商一致调整工作岗位、薪资待遇等,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此变更受法律保护。
其次,若单位频繁变更合同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变更合同,那么变更无效。比如单位威胁劳动者,若不接受合同变更就辞退,这种变更违背劳动者意愿,应认定无效。
另外,若变更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变更也无效。如单位频繁变更合同降低劳动者社保缴纳基数,这违反社保相关法规,变更自然无效。
判断单位频繁变更合同是否无效,关键看变更是否基于双方真实意愿、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及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三、单位无证经营合同无效吗
单位无证经营签订的合同不一定无效。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若单位无证经营的业务属于一般经营项目,不涉及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范畴,那么所签订的合同通常是有效的。因为市场主体在一定范围内有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的权利,不能仅因未取得相关证照就否定合同效力。
然而,若无证经营的是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业务,比如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此类合同会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因为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违反这些规定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效力自然不被法律认可。
所以,判断单位无证经营合同是否无效,关键在于其经营业务的性质是否违反相关禁止性规定。
以上是关于刑法罪名单位犯罪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