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形式

2025-08-09 11:00:04 法律知识 0
  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形式?解除劳动合同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分预告和即时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有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不同情况有不同规定。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形式

   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有三种形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方式体现了契约自由精神,能使双方和平解决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者单方解除又分为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预告解除指劳动者提前一定时间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合同,如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这保障了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但需遵循一定程序。即时解除则适用于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形,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可分为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过错性辞退是因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用人单位可即时解除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非过错性辞退是因劳动者自身非主观过错原因,如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况,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后可解除,但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性裁员则是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

   二、开除与解除劳动合同区别

   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1. 性质不同:开除是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但又不够刑事处分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行政处分。而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包括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等,不带有行政处分性质。

   2. 适用对象不同:开除适用于严重违纪违法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适用范围更广,涵盖职工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多种情形,并不一定是职工存在过错。

   3. 程序不同:开除职工需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如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审批等;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不同情形有不同程序要求,如协商解除需双方达成一致,预告解除需提前通知等。

   4. 法律后果不同:被开除的职工可能会在求职等方面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且一般没有经济补偿;解除劳动合同在不同情形下,可能有经济补偿,如用人单位无过错性辞退等。

   三、空白劳动合同属于欺诈吗

   空白劳动合同不一定属于欺诈,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若用人单位故意提供空白合同,且隐瞒或歪曲关键合同条款,如劳动报酬、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重要信息,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字,可认定为欺诈。因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导致劳动者无法准确了解合同内容和自身权益义务。

   若用人单位提供空白合同是基于合理原因,如合同某些条款需后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向劳动者充分说明,在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填写完整,一般不构成欺诈。不过,即便如此,用人单位也有义务确保合同最终内容符合双方事先约定。

   一旦被认定为欺诈,根据法律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该劳动合同。若合同被撤销,用人单位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赔偿劳动者损失等。

   以上是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形式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