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病假工资发放标准及规定
一、职工病假工资发放标准及规定
职工病假工资发放受法律规范,各地标准有别,但多遵循以下原则:
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每月2000元,病假工资至少为1600元。
无约定的,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比如员工正常月工资5000元,病假工资可按3500元计算。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企业按标准支付病假工资:连续工龄不满2年,按本人工资60%计发;满2年不满4年,按70%计发;满4年不满6年,按80%计发;满6年不满8年,按90%计发;满8年及以上,按100%计发。
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连续工龄不满1年,按本人工资40%计发;满1年不满3年,按50%计发;满3年及以上,按60%计发。
此外,职工病假工资包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扣除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二、职工病假工资如何发放给个人
职工病假工资发放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执行。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集体合同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标准发放。
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企业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例如,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000元,职工病假期间工资至少应发放1600元。
工资发放方式通常与正常工资发放一致,通过银行转账等形式发放到职工工资卡。用人单位需按照规定及时、足额支付病假工资,否则职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三、职工病假期间的工资能否发放
职工病假期间工资可以发放,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确定。
根据相关法律,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医疗期内,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其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如果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中对病假工资有明确规定,且该规定高于法定标准,那么应按照约定执行。例如,企业规定病假工资为正常工资的70%,这高于法定最低标准,就按企业规定发放。
若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职工病假工资,职工可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职工病假期间工资可以发放,有法定最低标准保障,同时遵循劳动合同和企业规定。
以上是关于职工病假工资发放标准及规定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