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

2025-08-16 05:40:53 法律知识 0
  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诸多不同。定义上,前者针对产品等新技术方案,后者针对产品形状构造结合;创造性、审查程序、保护期限和权利稳定性方面,前者要求高、程序多、期限长、稳定性强,后者反之。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

   1. 定义不同:发明型专利针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形状、构造等结合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方案。

   2. 创造性要求不同:发明型专利要求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要求相对较低。

   3. 审查程序不同:发明型专利需经过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实用新型专利仅进行初步审查。

   4. 保护期限不同:发明型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

   5. 权利稳定性不同:由于发明型专利经过实质审查,权利稳定性较强;实用新型专利未经实质审查,权利稳定性相对较弱。

   二、我国的专利相关法规主要包括哪些

   我国专利相关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该法对专利的类型、授予条件、申请与审批程序、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等作出规定。发明专利需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也有相应条件。

   专利申请要遵循法定流程,经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等环节。

   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它对专利法的具体实施进行细化,比如对各类专利申请文件的格式、内容要求,以及专利申请、审查、授权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操作规范等作出详细规定,使专利法规更具可操作性,保障专利制度有效运行,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发展。

   三、我国的专利相关法规主要包括什么

   我国专利相关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其规定了专利的类型,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明确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如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

   它规范了专利的申请、审查和授权程序。申请人需按照法定要求提交申请文件,经审查合格后获得专利权。

   对专利权的保护作出规定,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专利技术等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

   还涉及专利的转让、许可等交易活动,保障交易的合法有序进行。此外,还有相关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法规,进一步细化专利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共同构建起我国完善的专利法律体系,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

   以上是关于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