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形借款合同无效
一、什么情形借款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借款合同无效:
1.借贷行为本身涉嫌违法犯罪。例如,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贩毒、赌博等,仍提供借款,该借款合同无效。
2.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借款合同无效。
3.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给借款人牟利,借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同无效。
4.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这属于非法放贷行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
5.违背公序良俗。如为了进行违背社会公德、伦理道德的活动而签订的借款合同,应认定无效。
6.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双方虚假表示的借款合同,没有真实的借贷合意,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借款合同纠纷能报警吗
借款合同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报警通常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警察主要负责处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民事纠纷不在其管辖范围内。
在借款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协商解决:双方可自行沟通,就还款时间、方式等重新达成一致,这种方式成本低且不伤和气。
2.调解:可请求有关部门或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仲裁:若借款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可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等特点。
4.诉讼: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判决。法院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不过,若借款过程中存在诈骗等犯罪行为,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借款,此时可报警,警方会依法处理。
三、借款200不还犯法吗
借款200元不还一般属于民事纠纷,通常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属于违法行为。
从法律层面来看,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当出借人与借款人达成借款合意,完成款项交付后,双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借款人有按照约定偿还借款的义务,若借款200元不还,就违反了这种义务,构成违约。
出借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追讨欠款。比如,先尝试与借款人协商,要求其还款。若协商无果,出借人可保留相关证据,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后,若借款人仍拒不还款,出借人可申请强制执行。
不过,如果借款人一开始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这200元借款,则可能构成诈骗。但一般情况下,200元未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通常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以上是关于什么情形借款合同无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