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员属于刑事犯罪吗
一、失信人员属于刑事犯罪吗
失信人员通常不属于刑事犯罪。失信人员指的是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从而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名单。这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违约或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行为。
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失信行为一般不涉及对刑法的违反。
不过,若失信人员存在特定情形,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比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或者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等,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总体而言,单纯的失信行为属于民事范畴,但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可能转化为刑事犯罪。
二、法院判的失信人怎么消除
法院判定的失信人若想消除失信信息,有以下途径:
1. 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失信人应积极主动按照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要求,及时、全面履行义务。如偿还债务、完成赔偿等,在全部履行后,人民法院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2. 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完毕,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后,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3. 申请纠正失信信息:若存在不应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情况,失信人可向执行法院申请纠正。经审查理由成立的,法院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失信人应尽快采取措施履行义务,修复信用,避免因失信带来诸多限制和不良影响。
三、失信人员起诉法院怎么判
失信人员起诉至法院,判决结果需依据具体案件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和是否为失信人员并无直接关联。法院审理案件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若失信人员作为原告,其诉求有充分事实支撑,证据确实充分且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支持其诉求。比如在合同纠纷中,有完备的合同、履行义务的证据等,能证明被告违约,法院可能判决被告承担违约责任。
若失信人员诉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证据不足,即便起诉,法院也可能驳回其诉讼请求。例如民间借贷纠纷中,仅有借条,无款项交付凭证,无法证明借款实际发生,法院不会支持其还款诉求。
若失信人员作为被告,被诉后经法院审理认定需承担责任,会依法判决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如侵权纠纷中,若认定其侵权行为成立,需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以上是关于失信人员属于刑事犯罪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