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时必须有新证据吗
一、二审时必须有新证据吗
二审并非必须有新证据。
二审程序中,新证据的出现会对案件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新证据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若没有新证据,二审法院也会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二审法院会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以及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即便没有新证据,若一审存在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或者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二审法院也会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一审判决。
所以,当事人在二审时没有新证据,不影响二审程序的启动,但新证据能为当事人在二审中争取更有利结果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二审法院更准确判断案件事实和作出公正裁决。
二、证据齐全二审还要开庭吗
证据齐全时二审是否开庭,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民事诉讼中,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应开庭审理。不过,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若虽证据齐全,但存在新的事实、法律适用存疑等影响案件公正裁决的情况,通常会开庭审理,以便全面审查案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里,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或者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等,应当开庭审理。若证据齐全且无上述法定开庭情形,法院可决定不开庭审理,通过书面审理等方式作出裁判。
行政诉讼二审,同样是以开庭审理为原则。若法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经过阅卷、调查、询问当事人,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总之,证据齐全并非决定二审是否开庭的唯一因素,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
三、二审不服怎么收集证据
若对二审结果不服并打算收集证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梳理原审卷宗。仔细查阅一审、二审的庭审记录、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等,从中寻找可能被忽视的线索、矛盾点或新的关联信息,确定需进一步补强或反驳的事实。
其二,挖掘新证人。留意案件相关的潜在证人,这些证人可能因各种原因未在原审中出现。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其掌握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并争取让其提供书面证言或出庭作证。
其三,收集书证物证。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新的书证,如合同、文件、书信等;留意与案件相关的物证,若有新发现,及时采取合法方式固定证据,比如拍照、公证等。
其四,申请专业鉴定。针对案件涉及的专业问题,如笔迹、伤情、产品质量等,聘请或申请法院指定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获取具有权威性的鉴定意见作为新证据。
其五,关注电子证据。如今电子数据广泛应用,如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电子交易记录等。注意按照法定程序收集、保存这些电子证据,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收集证据务必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保证证据来源合法有效,以增加申请再审或其他后续法律程序中主张被支持的可能性。
以上是关于二审时必须有新证据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