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判决后什么时候可以执行
一、二审判决后什么时候可以执行
二审判决后,具体的执行时间需分情况来看:
一是如果二审判决是维持原判,那么从一审判决生效时起,就可以申请执行。一审判决的生效时间通常是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的,上诉期届满即生效。
二是如果二审改判,那么二审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即生效。通常情况下,判决书自送达之日起开始生效,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判决书确定的内容履行义务。如果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二审判决后申诉几率大吗
二审判决后申诉的几率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若二审判决存在明显的事实认定错误,例如关键证据未被采纳或采信了虚假证据,导致判决结果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或者法律适用错误,对相关法律条款理解和运用偏差,使得判决缺乏法律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申诉成功的几率相对较大。因为司法追求公正,对于这类明显错误,上级法院在审查申诉时可能会予以纠正。
另一方面,若二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适用正确,且审判程序合法,申诉成功的几率通常较小。申诉需要有足够的新证据或合理的法律依据来支持申诉主张,否则难以改变原判决结果。
此外,申诉能否成功还与申诉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申诉材料是否充分详实等因素有关。总之,申诉几率大小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综合判断。
三、二审判决后立即生效吗
二审判决并非在作出后立即生效,具体情况需分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分别讨论:
-民事案件: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一般情况下,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生效。若判决书需送达多方当事人,应以最后收到判决书的当事人签收日期为生效日期。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同样为终审判决。判决作出后,若被告人不上诉,检察机关不抗诉,在判决书送达后即生效;若在上诉期内,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案件将进入再审程序,原二审判决不生效。
-行政案件: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一般自判决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特殊情况下,若涉及公告送达等特殊送达方式,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生效时间。
总之,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需根据具体案件类型及送达情况确定。
以上是关于二审判决后什么时候可以执行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