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鄞州区校街联动淬炼青年干部

2025-08-25 16:06:08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傅潇潇 □黄素珍 通讯员应雁 姜颖)“以前总觉得群众工作‘隔着一层纸’,直到跟着老潘学调解、在便民食堂看服务,才真正明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老潘警调中心,“鄞领鹰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感慨地说。这是鄞州区委党校与东柳街道党校联手,为青年干部打造“理论+实践”成长平台的生动实践。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硬的教材。为破解青年干部“学用脱节”难题,鄞州区打破层级壁垒,以“校街联动”为抓手,将党校课堂从“室内”延伸到“田间地头”,让青年干部在直面群众、解决问题中练本领、强作风。

  把课堂搬到“矛盾一线”,在“对话榜样”中悟方法。“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第一句话该说什么?”“复杂纠纷中,法理与情理怎么平衡?”在老潘警调中心,66名青年干部围着全国道德模范潘明杰的调解桌,抛出基层工作中的“挠头事”。有着2000多起矛盾调解经验的潘明杰,用“一杯热茶稳情绪”“一句家常拉近距离”“一个案例明底线”的实战细节,拆解群众工作的“心法”“技法”。学员边学边记,并在现场模拟调解中体会“换位思考”深意,通过“榜样带教+现场实操”模式,从“听案例”到“做案例”,在真实场景中学会“把群众当亲人”。

  将课堂融入“烟火日常”,在体察民生中强初心。“三菜一汤只要12元,还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在东柳街道锦苑智慧社区食堂,学员体验老年餐、翻看运营台账。这个集用餐、交往、学习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以“政府补贴+社会企业运营”模式,既解居家老人“吃饭难”,又带动6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学员在“看服务、问需求、算细账”中发现,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民生细节里,深刻读懂“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

  让课堂对接“实战考题”,在“沙场练兵”中长才干。“小区漏水纠纷,业主拒交物业费,物业停水处理,双方剑拔弩张,该怎么破?”实训最后,5道基层“棘手题”考验学员。分组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之际,潘明杰点评点醒众人:“群众工作要‘解法理’,更要‘暖人心’,得让双方都看到‘问题能解决’的希望。”这种“案例研讨+导师复盘”模式,依托本地治理案例库,邀请社区书记、民警、调解员等“土专家”担任评委,让青年干部在“模拟处置—现场点评—反思优化”闭环中练就“解难题”真功夫。

  “青年干部培养,不能只在‘温室’里讲理论,要把他们放到基层‘大熔炉’里炼。”鄞州区委党校负责人介绍说,“校街联动”打破“区级党校教理论、街道实践碎片化”局限,通过“内容融合”“资源融合”“形式融合”,让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如今,越来越多青年干部带着实训收获的“方法论”“初心课”回到岗位,在矛盾纠纷调解、民生服务一线挑重担。“校街联动”搭建的实践平台,正成为青年干部“壮筋骨、长才干”的沃土,让“为民服务”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