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都皓怡丹桂芳香滋润万家心田

2025-09-03 14:07:39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通讯员毕雪崴)昆嵛山的晨雾还未散尽,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法院大窑法庭的丹桂已悄然吐蕊。都皓怡常说,这满院的桂花香里藏着她的前半生。19年前,那个背着双肩包走进法院大门的姑娘,大约不会想到,自己会如这庭中丹桂,将根须深深扎进胶东沃土,用细密的年轮铭刻法治温度,用如盖的青荫守护乡邻和睦。

  法槌落处:从理想主义到烟火人间

  2006年夏天,都皓怡通过选调生考试成为了牟平区法院民一庭的一名书记员。初入法院时,她对法官的想象还停留在电视剧里,身披法袍、手握法槌,在庄严的审判台上断是非、明公理。可真正推开法院大门,她才发现,这里没有聚光灯,只有堆积如山的卷宗和生活的百态。

  2009年冬,都皓怡第一次穿上法袍端坐在审判台上,手心沁出的汗水浸透了法袍衣襟。医疗纠纷案里透着患者眼中的光与泪,劳动争议调解室内回荡着养家糊口的叹息,建筑合同的字缝间跳动着万家灯火的期待……

  民一庭的日子,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案卷,每个案件都浸着人间烟火。一次次法槌起落间,她渐渐明白:法官不是端坐神坛的裁判,他手上的法槌连着生死,系着悲欢,容不得半分轻慢。

  扎根乡土:炕头上的“枫桥法庭”

  2016年,都皓怡带领家事审判团队进驻大窑法庭,创立了“都皓怡工作室”。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尽是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纷争,张家的赡养费该给多少,李家的宅基地怎么分,王家的两口子又起了冲突……起初或许琐碎,但当她真正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握着她的手叨念:“都法官,这日子离了你可咋办?”那一刻,她心头一热,或许这些油盐酱醋的纷争里藏着的人间冷暖和生活本相,就是法治中国的“毛细血管”。

  这份沉甸甸的认知,很快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得到了印证。都皓怡刚走出办公室,便看见一位衣着单薄的九旬老人蜷缩在大窑法庭冰冷的石阶上瑟瑟发抖。她心头一紧,立刻转身取来了自己的厚外套,小心为老人披上,轻声安抚着将她搀扶进了屋里。

  一杯热水递上,老人断断续续的诉说才揭开了原委。原来,老人是被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了法庭门口,要求她起诉对自己不闻不问的女儿,儿子撂下话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丝毫犹豫,都皓怡决定亲自护送老人前往几十里外的女儿家。然而,迎接她们的却是一扇紧闭的大门和门后冰冷的拒绝:“这是我们的家务事,你管不着!”

  夜色四合,寒意渐浓。都皓怡没有放弃,她当即联系了该村的法务助理,又协调派出所民警和妇联干部,一场深夜的联合调解就此展开。

  “我们都是为子女的,都有父母,不管你们兄妹间有多少过节,眼前的是你90多岁的老母亲,让她安享晚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做人的本分!”都皓怡与众人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法律责任讲到亲情伦理。时间在恳切的劝说中流逝,直至深夜,门内的女儿终于哭着开门迎进了母亲,两个儿子也低下了头,承诺共同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当老人被女儿搀扶走进家门的那一刻,都皓怡心中的信念更加清晰而坚定,老百姓打官司,有时候打得就是一口气、一份理。法官多做一点顺气、解结的工作,多往炕头上坐一坐,多往田埂上踩一踩,往往就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处,这不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生动实践吗?

  丹桂传承:与152个村庄的约定

  基于这样的理念,2021年,牟平区法院在大窑法庭成立了丹桂女子法官团队,都皓怡成为了团队长。团队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庭长闵丹桂的名字命名,就是要把她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铭刻在心,让这份精神在胶东大地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作为女子法官团队的团队长,面对“女法官心软”的刻板印象,都皓怡用行动证明,这份“柔”可以淬炼成守护公正的“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那年,一起离婚纠纷让她印象深刻。调解现场,双方争执不休,男方突然情绪失控,猛地拍桌起身竟要冲向女方施暴,幸好法警及时制止。看着缩在墙角、惊魂未定的女方,都皓怡心痛不已。她坚定地告诉这位无助的当事人:“家暴绝不是‘家务事’,法律就是你的武器,你有权保护自己!”随后,依据当事人的申请,都皓怡果断发出了牟平区第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

  然而第二天,男方竟将裁定书狠狠摔在法庭门口,指着都皓怡威胁:“恁这是弄的什么,我不收,你个小闺女多管闲事,我能打她,也能打你。”

  面对赤裸裸的威胁,都皓怡没有退缩,她弯腰捡起裁定书,斩钉截铁地回应:“法律条文在这儿,今天,你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而且必须遵守!你敢动她一根手指头,我一定依法拘留你!”掷地有声的警告瞬间让气焰嚣张的男方愣住了——他未曾料到,眼里的“小闺女”能如此硬气有魄力。

  纸面上的裁定生效了,但都皓怡心里的牵挂却未放下。此后每周,她都坚持给女方去一次电话,直到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夫妻俩平心静气的对话,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在都皓怡的带领下,丹桂女子法官团队的脚步走遍了辖区152个村庄。她们面对的是对簿公堂的结发夫妻、是争执不休的反目邻里、是期盼赡养的孤寡老人……这里有争吵、有泪水、有矛盾,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法官们用真心对待,让法律主动走向老百姓。

  牟平闺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根

  “都庭长,你在法庭一干就是10年,没想过调回城里吗?”面对这样的提问,都皓怡总笑而不语。她心中自有答案:“我是吃着牟平苹果,喝着沁水河的水,听着胶东方言长大的。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这里的父老乡亲信任我,能为家乡做点事,哪怕再小,那也是我的福气。”

  如今的丹桂女子法官团队早已不是孤军奋战——丹桂“三段式”解纷工作法已编织成网,法庭、镇街、村居的手紧紧相握,144名“村级法务助理”活跃在田间地头,33个无讼村庄星罗棋布,法治的根系已扎进了大窑的每一寸土壤。

  昆嵛山的丹桂不必与春花争艳,却能在秋风里酿出满园芬芳。都皓怡,恰似那支最早绽放的丹桂,不求独占三秋色,但以暗香润万家。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