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法院调解儿媳借贷纠纷化解家庭矛盾
今年6月,张某(公公)将儿媳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偿还三年间累计转账的10万余元借款。据张某所述,这些钱或是用于家庭日常开支,或是在李某遇到经济困难时的应急帮扶。可款项借出后,李某始终未提偿还之事,自己多次催要更是被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张某诉至法院。
公公告儿媳,表面看是借贷纠纷,实则是家事矛盾,承办法官朱永华察觉到案件的特殊性,他打心底想要以调解化解矛盾,不能简单一判了之,要尽最大可能修复亲情,让家庭归于和睦。
“不是不愿意帮她,这可是我的养老钱呀!我催了好几回都不还,我心里又急又寒。现在闹到法庭上,一家人的情分也就没了。”老徐看上去很着急又很无奈。
朱永华首先通知了张某,面对张某委屈纠结的心情,他及时进行了安慰,从伦理道德方面疏导张某的情绪。
“家务事都走上法庭,我公公到底想干什么?”在通知李某到庭时,明显感觉到她的抵触情绪。经过耐心引导,李某坦言自己并非恶意拖欠,而是近期家庭遭遇变故,经济压力陡增,加上公公催要时语气急切,自己一时意气用事才选择“避而不答”。
摸清双方“顾念亲情却碍于面子”的核心症结后,朱永华组织了面对面调解。一方面,从法理上劝导,明确李某的还款义务,让李某清楚认识到自身行为在法律层面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从情理上入手,引导张某换位思考,体谅儿媳当下的经济困境。
“家人之间哪能真的撕破脸?今天解决的不只是钱的问题,千金易得,亲情难买!”朱永华的话语恳切真诚,也一点点消融着双方心中的隔阂。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李某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还款责任;张某也念及亲情,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场剑拔弩张的家事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