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绥德法院调解优先传递司法温度

2025-09-19 16:07:13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通讯员宋香香)“在诉讼请求一栏写清楚具体诉求,在事实与理由一栏简明说清事情经过。有不明白的,你可以随时问我。”9月15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民法院郝家桥法庭法官助理武阳军拿着要素式起诉状模板,耐心地给前来咨询立案的当事人讲解填写要点。

  在调解室内,调解员正拿着卷宗对一对前来起诉离婚的夫妻说:“两口子过日子哪能没摩擦?咱们先说说各自的想法,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一幕幕忙碌又暖心的画面,正是绥德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先行调解工作的生动日常。今年以来,该院共先行调解案件344件,用“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解纷路径,让司法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拖欠了半年之久的工钱,没想到起诉后两天就解决了。”拿着调解协议的梁某,对这起欠款纠纷的处理效率赞不绝口。这背后,是绥德县法院对“如我在诉”理念的深入践行。

  原来,梁某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李某承包的工程上干活,结果工程结束后李某却迟迟未全额支付工钱。经多次催要,李某为梁某出具欠条一支,承诺5个月内还清。李某逾期多日仍未履行,甚至拒接梁某电话,无奈之下,梁某向绥德县法院提起诉讼。

  为尽快帮助梁某拿到血汗钱,四十铺法庭负责人王武文在征得原告本人同意后,于收到案件当日便启动先行调解程序,联系李某次日一早到庭。经核实,李某对欠薪事实无异议,但称资金周转困难。承办法官当场释法明理,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梁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懂法律、会沟通。”绥德县法院法官李宏2022年退休后被聘为义合法庭“郭维德调解室”专职人民调解员。李宏坦言,“做调解工作时,如果对法律条款理解不透彻,调解协议就可能存在漏洞;如果不懂沟通技巧,简单的纠纷往往会复杂化。”

  从法官到调解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法律工作的热情。有着丰富审判和调解经验的李宏,不仅能熟练运用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调解纠纷,还总结出了“倾听诉求、找准焦点、依法建议、情理兼顾”的调解方法。2024年以来,共协助法官调解案件152件。

  像李宏这样的调解员不是个例。为充实调解队伍,绥德县法院从退休法官、退休司法干部、行业专家中选聘了5名调解员,分别入驻该院速裁调解中心和4个基层法庭。调解员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熟悉基层的优势,通过面对面沟通、线上调解、电话回访等方式,持续跟进纠纷化解进程,有效缓解了法庭办案压力,提升了纠纷解决效率,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成为现实。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