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法院丰收节延伸司法服务
现场来回访,多元解纷机制管用
“收成咋样?”在丰收节现场,宁安市法院东京城法庭庭长臧兆辉向村民李某问道。“大丰收!”李某笑容满面,“多亏你和雨佳帮我调解,水渠通了、心结开了,收成好了。”
这场家常话,是农田供用水合同纠纷调解后的回访。李某口中的“雨佳”,是全国人大代表、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宁安市法院特邀调解员陈雨佳。
今年春季,宁安市部分乡村因农田供用水问题引发930件合同纠纷,恰逢春耕关键期。宁安市法院迅速联合陈雨佳,激活“法院+人大代表”多元解纷机制,依托“示范性诉讼+批量化调解”模式,成功化解全部纠纷,保障农户安心春耕。该系列案件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成为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直播普法忙,耐心解答网友提问
丰收节当天,宁安市法院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吸引众多网友围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排头兵”——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做客宁安市法院直播间。
“汪书记,余村在‘两山’理论转化中,法院发挥了哪些作用?”面对宁安市法院直播间主持人的提问,汪玉成结合实践分享了人民法院推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赋能生态共富,助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水平转化的实际举措。
在直播过程中,“普法加油站”前的“六码合一”引发网友提问。法官针对网友及群众关心的问题耐心解答,扫一扫就能登录人民法院案例库、查询法答网精选答问、进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法和”云法庭,还能下载“两状”示范文本和要素式调解书。
挂牌新基地,法治护航产业发展
如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上官地村的石板大米产业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在丰收节现场,宁安市法院再交“答卷”——石板大米保护基地正式揭牌。
“成立石板大米保护基地,是通过专业化司法服务强化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让‘石板大米’名片更响亮。” 宁安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志琨道出了初衷:“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在大家努力下,石板大米能在法治护航下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当前,特色农产品产业在乡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实际发展中,容易遭遇品牌侵权、权益纠纷等问题。”陈雨佳表示:“石板大米是上官地村的支柱产业。石板大米保护基地的设立,是宁安市法院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助力农业品牌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让上官地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更加稳健,我们有信心把‘小稻米’做成‘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