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北宅街道创新调解模式打造社会治理样板

2025-09-24 16:05:42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魏建华)借鉴“枫桥经验”,结合本地乡情,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发动多方力量,共同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摸索出一条高效有成的社会治理特色路径。

  以“调”顺气 接地气的治理

  北宅街道地处崂山北麓腹地,常住人口主要是原住村民,作为崂山核心景区之一,每年又有300余万游客涌入。固有思维方式带来的邻里矛盾,观念冲突引发的居民和游客纠纷,成为当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北宅社会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每年处理乡民纠纷数千件,放在一个3万多人口的辖区内,不可谓不高发,在过往一些年份里,一个旅游旺季结束后,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纠纷还甚至需要再处理个小半年,稍有不慎,还会引发舆情,破坏当地声誉和形象,进而影响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拉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宅的事说大不大,乡里乡亲的,气顺了,再大的矛盾也放下了,说小也不小,一口气咽不下,有时候也会演变成大动干戈”北宅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苏元超介绍说:“老一辈村干部过去靠威望治理,现在个个都是自媒体,人人会拨12345,老办法行不通了。”

  在既有乡情下,化解可能点燃矛盾之火的“那口气”,实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宏观目标,“调解”成为北宅行之有效的特色手段与核心抓手。

  以“调”促平安,拓宽治安管理新思路

  北宅山多民稀,与城市建成区相比,案件少而纠纷多,此类警情无法用法律法条一刀切,却复杂纠结很难厘清对错,“调解”就成为“平安”北宅的有力手段。

  北宅街道与崂山特巡警大队、北宅派出所,慈云路派出所共建 “铸崂平安”“阳光北宅”“和谐慈云”三个特色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全省首创聘请辅警担任“人民调解员”,实行“人民调解员”辅警协助处置求助和非警务纠纷警情的模式。

  以“阳光北宅”为例,在北宅街道的协调下,北宅派出所与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有序协同,建立了由6名律师、30名专职调解员、120名调解小组长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发挥派出所接触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在日常警务工作中随时排查、收集、评估矛盾纠纷,以公安的权威进行法治教育和情理说服,同时发挥律师的法律专业优势,和司法调解员的调解技巧,形成“情理法”的 多元调解模式,屡屡化矛盾于无形。

  经过数年努力,北宅派出所获评青岛市崂山区唯一的“枫桥派出所”,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做到了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民转刑案件三个“零发生”,矛盾纠纷化解率95%以上。

  科技赋能快反 调解北宅速度

  2024年秋天,北宅辖区一个野外景点因为一张网照爆火,一夜之间,近万客流挤满山野小道,发现此事的北宅街道及时组织人力加强对人流车流管理,并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道路硬化,停车引导,加装护栏及临时公厕等基础建设,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恰恰体现了矛盾调解方面的北宅态度和北宅速度。

  在矛盾未发前周密布局,在矛盾已发时迅速介入。北宅街道将网格员聘任为调解员,打通调解工作“最后的一米路”。利用他们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发现纠纷产生的端倪,及时进行调解,或向上反馈,防止家庭矛盾、婆媳关系等打结激化。

  这样的主动布局在北宅的旅游节庆时,也成了调解工作的提速高招。街道干部、辅警、网格员、村干部组成的调解团队值守于村庄和街巷,很多以往需要双方报警,扯皮许久的游客纠纷,也能在就近调解中握手言和,减轻了公安机关高峰期的出警压力,消除了矛盾发酵,维护了旅游秩序和地方形象。

  能够做到调解纠纷方面的快速反应,也得益于科技赋能。北宅街道依托崂山区大数据局,建立了社会管理智慧化平台。北宅的人口、房屋、土地数据、视频监控等都汇集于此。通过这个平台,随时能够调阅视频信息和相关数据,帮助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作出判断并统筹调配资源。

  这套智能化系统在北宅近年来的社会治理和矛盾调解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应对的眼,也是矛盾发生后,拿来讲法辩理的依据,未来,北宅方面还将推动这套系统的智慧化升级,通过它的辅助,完成更多布局和预案,让调解工作更科学,将矛盾防患于未然。

  疏导为心态除痂 贴近让真话更亲

  有的矛盾来自于利益纠葛,有的矛盾却是心理的沉疴。北宅街道常年聘请心理学专家,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服务,用科学知识结合乡土民情,为社会治理和矛盾调解,提供了一剂柔性良药。

  常驻北宅街道资深心理工作者为中小学生、老年人、上班族等不同人群进行心理辅导,邀请中医专家结成工作搭子,为村民义务调理身体和心态,走进学校、社区进行心理健康宣导,向网格员、调解员等一线工作人员传授心理开导的方法,也能化身社工师,走进村民家里,聊家常,共劳作,“说老百姓的话,赢得信任,用他们能理解的话,打开心扉”,做到了“受欢迎,接地气,暖人心”。

  北宅以“调解”为抓手开展社会治理,并为此创立了“慧治理”的品牌。正如苏元超所说,“慧”治理有科技手段智慧赋能的一层意思,但更大的内涵还是发挥调解工作者的群体智慧和个人能动,借鉴成熟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把矛盾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化解掉,由“慧治理”实现“会治理”,从而树立良好的村风,优化民情乡情,引导人心向善。

  当一位案例当事人放下心结,停止了连续两年的琐事投诉,甚至主动要求送锦旗来对社区工作人员表达感谢,当旅游季纠纷未化解率开始连年归零,当有村民开始对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提出了“总是义务不合理,可以适当收点费”的建议时,北宅离慧治理也会治理的目标越走越近。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