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理从教书匠到为民初心守护者

2025-09-25 20:05:39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傅潇潇 □胡思源 通讯员胡昌清 童思瑜)浙江省缙云县公安局新碧派出所副所长杨晓理,用23年光阴在教师与警察两个截然不同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变的为民情怀,成为民警辅警信赖的“带领者”、群众安心的“守护者”。从警以来,杨晓理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嘉奖6次。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他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更是他用行动践行初心的生动注脚。

  警队“班主任”:带出过硬队伍的“巧心思”

  时间回溯到2003年,彼时的杨晓理还是一名教师,曾成功将“刺头班”打造成先进班。2007年,他进入公安队伍,凭借出色表现走上领导岗位。“教育和公安工作都是‘育人’,好的经验要灵活运用。”这是杨晓理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2年11月,杨晓理到新碧派出所主持工作后,将“班主任经验”搬进警队管理:推行“教科书式”执法,绘制详细的“执法流程思维导图”,用“婆婆嘴”反复提醒民警规范执法,助力派出所获评“全市公安机关基层执法示范所队”;在生活区与办公区必经之路打造“廉政长廊”,让民警辅警每日接受廉政熏陶;每周带头组织两次5公里跑步训练,既强体魄更磨意志。

  杨晓理还格外注重“家文化”建设:每月为民警辅警举办集体生日会,及时帮大家解决家庭难题。“杨所就像班主任和‘大家长’,严管又厚爱。”这是民警的共同心声。在他的带领下,新碧派出所收获公安部“一级派出所”、浙江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11项集体荣誉,3名民警获个人三等功,6名民警获个人嘉奖。

  在警务创新上,杨晓理牵头推出“法治红领”助企、“一企一警”机制,开发“零工客栈”小程序优化营商环境;科学定岗,让擅长调解的民警专注矛盾纠纷化解、侦查能力强的民警主攻案件办理,充分激活团队战斗力。

  “小村善治”:破解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新碧街道企业多、外来人口密集,辖区福康村因本地村民与外来住户混居,曾是矛盾纠纷高发地。刚到新碧派出所,杨晓理就把“办公室”搬到福康村,无论寒冬酷暑,总能看到他和村民一起劳作、拉家常的身影,慢慢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家人”。

  摸清村情后,杨晓理创新推出“小村善治”机制,破格允许外来住户推选3名“列席代表”参与村务管理。“来了这么多年,终于能为自己和工友发声!”外来务工人员小李在第一次推选会上的激动话语,道出了众多外来务工者的共同心声。这一举措让外来人员有了“话语权”,村里矛盾纠纷大幅减少,越来越多外来人口选择留下,本地外出人员也纷纷返乡创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如今,“小村善治”模式已在辖区13个村推广,两个村一年内跻身丽水市村集体经济前20强,福康村获评“全省无重大案事件村”,成为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平安建设的创新样本。从“教书匠”到“守护者”,身份在变,但杨晓理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他用23年的坚守与付出,书写着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