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人大创新法智联盟助企发展

2025-07-10 16:06:04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傅潇潇 通讯员王晓圆)6月13日,在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园区内,一场两个小时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涉企法治案例宣讲刚一结束,现场的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立刻把宣讲的法官、警官和执法人员围在了中间,不断地提问、要资料、约讲课。这场由“法智联盟”带来的宣讲,正是海宁市人大积极响应企业需求、创新法治助企模式的生动实践。

  在海宁市人大连续5年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安商驿站”法治助企品牌成效显著。“安商驿站”通过梳理中小微企业高频次事项、高聚合领域案件和民情确定主题,汇聚贯通人大、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多元法治资源,进入代表联络站定点破题,打造基层法治服务综合体,近3年来举办巡回活动15场,吸引超55万人次和近5万个经营主体参与,获评浙江省人大助推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

  随着不少企业进一步提出需求,想要更多司法的、行政的各种案例,最好可以定期有集成化、分板块的案例。今年6月初,海宁市人大法制委、监察司法工委牵头搭建平台载体,向全市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法智联盟”集结令。

  “法智联盟”主要以线下实体和线上数字阵地两种形式组成。线下实体以现场案例发布和宣讲为主,系统集成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涉企诉讼,行政执法案件中具有示范性、警示性、教育性的典型案例,定期到各镇(街道)产业园区,开展现场宣讲、以案释法、政策解读等法治服务活动。线上矩阵以数字化集成法治保障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数字阵地,常态征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案例,经审查评估后公布;建设“法治联盟AI”,对征集到的司法诉讼、行政执法、政策解读等方面案例,分类建设案例库,实行常态化管理;注重数据信息转化,推进线上案例在线下的实体化、集成化、系列化,汇编推广册,并结合法治助企活动的逐步深化和主题不断拓展、案例不断增加,进一步分类细化,形成有形有声的集成产品,向全社会推广。

  短短两天时间,首批案例从法院、公安、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汇集过来,“法智联盟”整装待发。6月13日上午,海宁市人大法制委、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联合法院、司法局,携“法智联盟”走进长安高新区产业园,首场集中宣讲正式开启。8个典型案例依次亮相,涵盖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商事纠纷、网络诈骗、企业内部管理等企业高度关注的领域。法院、司法局、公安、应急管理局、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及律师、企业法务人员轮番登场,通过讲案例、释法律、摆规则、明秩序,既为企业进行了一次风险“对照筛查”,也送上了一场法治正能量的“集中充电”。

  此次活动通过海宁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法院共享法庭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近万人观看。“那几个安全生产的案例,看似一个小动作,背后隐患很大,讲到点子上了,我们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回去就知道怎么改进了。”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浙江台谊消防负责人毕晓萍则表示:“我最关心知识产权和反诈,今天还第一次听说‘钉钉’上的诈骗,已经向讲解的民警要了PPT,回去马上给员工宣导。”

  “法智联盟”将以海宁西片、中片、东片为区域基础,在各镇(街道)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选择合适场地,分上下半年至少各开展一场活动,每次发布一批法治保障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并进行现场专题讲解、互动或专场培训。同时,“法智联盟”在线版已同步推出,首批经审核上架劳资、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合同管理、税务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办事流程,常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与法院诉讼案例,以及企业风险提示和纠纷处理流程等内容。此外,“法智联盟”还将持续扩大法治资源集成、不断更新迭代,切实满足企业对涉企案例常态化、集成化、专业化的需求,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法治动力。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