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人大专业团组协同履职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产业团组链上深耕,激活发展新动能
立足县域产业特色,新昌县人大将代表履职阵地建在产业链最前沿,让服务发展的触角延伸至产业一线。通过精准对接茶产业、轴承产业等优势产业需求,创新打造“联络站+协会+产业创新综合体”模式,已建成两个产业代表联络站,延伸拓展商会、景区等领域联络室5个,实现代表在产业链上集聚、问题在产业链上解决。
为提升履职效能,该县专门出台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规范和代表履职准则,明确联络站功能定位与代表职责清单,推动团组运行制度化、履职高效化。茶产业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代表茶话”活动,邀请茶农、企业主、技术专家共话发展,累计收集产业升级、品牌建设等意见建议360余条;轴承产业代表联络站聚焦企业痛点难点,主动对接政策资源,成功助推3个技术改造项目落地。
法治团组协同共治,夯实善治“压舱石”
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昌县人大整合人大与法检两院平台资源,创新构建“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人大代表+公益诉讼”深度融合的法治团组架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在全县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室)设立共享法庭,吸纳100余名具有调解经验的各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培育典型调解案例20个,培养法治带头人30余名。
在机制贯通协同方面,建立与法院的互学研判、协同化解、督促反馈、多元宣贯四项协同机制,畅通“人大—法院”沟通渠道,针对法律适用争议、规定空白等问题,通过代表立法建议、合法性审查等方式推动法律良性运行;联合检察院实施“全面摸排—线索移送—衔接转化—协同监督”四级监督模式,促进代表履职与公益诉讼检察机制深度融合。依托这些创新举措,代表联络站(室)共享法庭聚焦诉前、诉中、诉后全环节,通过法律咨询、政策解读、调解指导等精准解纷;“人大代表+公益诉讼”机制推动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转化。
项目团组精准监督,把准民生“幸福脉”
紧盯民生实事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新昌县人大创新建立“三会两评一公开”专项督事机制,以专业监督护航民生福祉。通过议事会精准选题、督办会跟踪推进、评审会评估成效,结合专业小组评与代表群众评双向问效,全程公开监督过程与结果,形成闭环监督链条。
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和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征集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需求期盼,通过议事会确立年度监督重点。针对不同项目特点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实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2023年以来,县乡两级开展监督400余次,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加速落地;今年以来,围绕群众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15次,闭环解决问题20余个,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巾帼团组温情履职,彰显柔肩“大担当”
新昌县人大联合妇联创新打造女性代表履职新载体,发布《女性人大代表履职指引》,明确学习法律法规、参与多元履职、推动家教家风建设等六大履职方向,激发女性代表专业潜能。发挥女代表民生视角独特、沟通协调细腻、履职坚韧执着的优势,围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等领域开展专题走访调研,形成多篇高质量意见建议,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每年聚焦1—2项民生实事或重大项目,以女代表专业小组形式开展介入式、全过程监督。从校园食品安全检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评估,女代表用温情与专业筑牢民生保障防线,让“巾帼力量”在基层民主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