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判决后多久是执行期
一、二审判决后多久是执行期
二审判决的执行期需分情况来看:
若二审是民事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从生效之日起,履行期届满后对方仍未履行义务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这个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若二审是刑事判决,判决生效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对于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收监执行。
若二审是行政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同样是两年。
二、二审判决后多久申请执行
二审判决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具体时间需根据二审判决的类型来确定:
-若二审是民事判决,判决作出即生效。一般情况下,从二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就可以申请执行。实践中,要给双方一定的履行期,通常履行期届满后,若对方仍未履行义务,就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比如判决要求在15日内支付款项,那么15日期满对方未支付,即可申请执行。
-若二审是刑事判决,除死刑判决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等特殊情况外,一般判决宣告后即生效,可在生效后申请执行相关刑罚等内容。
申请执行时,申请人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等相关材料,法院会依法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启动执行程序,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三、二审判决后多久能执行
二审判决后,执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且判决书规定了履行期间。在此情况下,需等待履行期间届满,若义务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权利人可在履行期限届满后的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例如,判决书规定义务人应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款项,那么从第11日起,若义务人未支付,权利人可在两年内申请执行。
二是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但判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这种情况下,判决书生效后,权利人即可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时效同样为两年。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执行时效可因法定事由而中断、中止。如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会导致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以上是关于二审判决后多久是执行期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